卡布奇諾 

孩子該怎麼教?是所有父母的頭痛課題,汲取名人教養子女的理念,截長補短因材施教。

朱德庸無為而治 「做自己最重要」

「台灣只有『教育』、卻沒有『教養』!」漫畫家朱德庸、馮曼倫夫妻,從小便灌輸獨子朱重威

「功課不重要,做自己最重要」的觀念,孩子卻能考上建中、台大,這對「無為而治」的夫妻認

為,「『教養』比『教育』重要!」朱德庸認為教育是「灌輸知識」,教養卻是「培養對待生命

與生活的態度」,這十年來台灣經濟由盛轉衰,「暴起暴落」造成社會教養的斷層,「把這個教

養的斷層補回來,將是台灣社會能否提升的關鍵!」朱德庸、馮曼倫兩人打拚漫畫事業,工作繁

忙帶孩子卻從未假手保母、幼稚園。

馮曼倫說台灣的幼兒教育太商業、功利化,不重視「人和人真實的相處」,所以她選擇自

己拉拔孩子,「父母一定要自己教養孩子,丟給社會、學校,孩子就完了!」。

夫妻倆早早便訓練孩子獨立,兒子從小就會自己做早餐、背書包上學,馮曼倫說就連買房子,她

也會跟當時還在念國小的兒子,分析家中經濟和置產利弊,「父母不要以為孩子不懂。」朱家有

自己的家規,馮曼倫要求朱重威:每天晚上九點上床、功課要在九十分鐘之內做完、每周看一次

電影等,馮曼倫解釋夫妻倆從不認為「功課好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。「晚上九點上床」是希望孩

子培養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、不要沉溺網路;限定寫功課時間是希望孩子花更多時間在功課以外

的興趣。

 

某次馮曼倫帶兒子看電影,朱重威功課來不及做完,她甚至要求兒子坐在電影院門口寫功課,不

管功課有沒有寫完,開演了就得進去,「許多台灣父母誤認孩子上大學就不用管了!」朱德庸表

示大學才是教養孩子的關鍵,如劍橋、耶魯等名校,都是對大學生訂下嚴格的生活作息,朱德庸

說自己從小就是功課不好的「壞小孩」,父母卻從未因此對他打罵,一直到重考上高中、卻又留

校查看時,父親才說了一句「重話」:「你要不要去學修腳踏車」,這句話卻讓他幡然醒悟,立

志考上大學。

「如果當初父母採激烈方式管教,我只會更叛逆,而不會找到自己想走的路!」因此朱家

夫妻對孩子的唯一指導方針是「做自己想做的事,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!」朱德庸甚至刻意「不

教孩子畫畫」,馮曼倫透露兒子從小看爸爸畫畫,一度立志當漫畫家,夫妻還特地跟他分析利弊

得失,他們希望孩子不要「跟父母的路」,而是「選擇自己的路」。

 

朱家教養方式獨樹一格,朱重威在同學眼中,也一直是個與眾不同的學生,朱德庸說兒子的成長

過程中,經常受到同儕的壓力遭遇認同危機,這時夫妻倆會為孩子分析、給他信心,某年朱重威

班上同學都在瘋電子寵物,老師不准他們把寵物機帶到課堂上,朱重威和同學一樣,把電子寵物

交給老爸代養。沒想到他放學回家,卻發現老爸什麼都沒做,電子寵物也死了,這是朱德庸教養

孩子的方式,讓他明白「沒時間養,就不要養」,從中學會責任感,電子寵物死後,朱德庸還為

孩子上堂「生命教育」,告訴孩子電子世界的虛幻,帶著他與大自然接觸,最後兒子不再迷戀電

子寵物。

 

朱德庸認為青少年養電子寵物、沉迷網咖,多半是因為「朋友都在玩」,未必是真心喜愛。「台

灣父母如果肯在教養下工夫,小孩就不會盲目追求流行、陷入集體的狂熱。」朱德庸擔憂這一代

父母沒有告訴孩子「生命的基本價值」,讓他們明白虛擬世界的虛幻,夫妻從小灌輸朱重威「不

必為父母上課」、「長大做工人也沒關係」的觀念,被放牛吃草的朱重威卻一路考上建中、台大

,馮曼倫說關鍵點在國中。

 

朱重威原本讀公立國中,但她發現學校的政策是把每個人都當最後一名的學生來教,兒子

課輕鬆、卻學不到東西,夫妻花了很長時間告訴他,若想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,必須培養什

麼樣的競爭力,朱重威想了很久,決定轉學到壓力大的私立國中。後來他考上建中、甄試上台大

昆蟲系,統統都是他自己設定目標,朱德庸說兒子國、高中成績都不算理想,卻總能在最後關頭

衝刺成功、念到心中的「第一志願」。「他總是比別人花更多時間確定目標,花更多時間尋找自

己達到目標的方式;但只要找到了,他就可以比別人更快到達。」朱德庸說這是因為夫妻倆從小

就教導兒子「做自己、為自己負責!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侑小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